“大壮”机器人到车站学校“上班”,公司订单突破千万元。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文军通讯员徐丹红通讯员 2024年11月5日,武汉格伦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巧奇与该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工人一号”(绰号“大壮”)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 (图片提供:湖北日报全媒体于记者) 去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在武汉格伦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驻足,观看大壮人形机器人演示,焦急地问道:“明年能适用吗?” 10月30日,当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葛兰若的实验室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 去年我第一次见到奥修时,他当时只有 6 个月大,走路时绊倒了,走路也有困难。尽管身高1.8米,能够支撑80公斤,但他还是摆出了双臂。 目前,通过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大壮不仅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还能跳舞、表演复杂的手部动作。我们在导航功能上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它集成了多传感器“智慧眼”,可实现2万平方米面积的自主导航。只要说“大壮,跟我来”,大壮就会理解指示并明智地遵循它们。 Glenruo机器人家族亮相2025东湖论坛 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去年的“三巨头”今年进化为拥有五台机器人的“打工一族”,近日在东湖2025论坛上亮相。其中有的是高近2米、可以承载重物的“大机器人”,也有的是高1.3米、适合科研和教育的小型机器人。那里也有不同的形状,如轮式、四足式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从原型到产品系列,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快速成长。 “秘书长希望机器人能够真正帮助人们工作,而不仅仅是实验室样本。”武汉格伦洛智能机器人公司项目经理“我们考虑了指示,并更快地执行”,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陈阳说。 今年3月,Glenruo将机器人业务升级为子公司,机器人团队迅速从30多人扩大到110多人。我们持续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团队紧密合作,在机器人关节模块等关键领域实现完全自主研发。 Glanruo 开发人员调试人形机器人 现在,罗格伦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研发的“大庄”陈学东院士不仅走出实验室,还走进车站、学校、商场,成为湖北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名片。 我们目前正在开始多个职位的“实习”。四足机器人产品自9月份起在汉口车站广场投入运营,迎接新顾客、便利人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大学也采购proGreenruo管道用于科学研究。光谷地铁站很快将出现一家“无人自助餐厅”,来自“工人家庭”的机器人将担任员工。 “去年省内供应商很难找到,但今年不再是问题。”陈艳表示,格伦洛的成长,看到了当地人的成长。产业链联动发展:“目前电子外壳、电池等主要零部件90%双目相机来自湖北省的公司。” 在当地生态合作伙伴的高效对接支持下,今年新商业化的格兰若人形机器人已获得千万元以上订单,涵盖文旅、科研、工业等多个领域。为应对市场大订单,公司不仅着手扩大生产,还加快了在江西、云南设立子公司的计划。 “明年订单额预计达到5000万元,2027年目标达到1.5亿元。”展望未来,陈阳充满信心。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吃瓜爆料每日大赛 暗黑吃瓜官网入口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